9479威尼斯
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西门外,圣约翰堂对面,一处青砖建造的别墅,隐藏在周遭的民国建筑群中。“这里曾是李政道先生的祖父李仲覃的旧居。李政道小的时候,每到周末和寒暑假,他都要到这里生活。”苏州大学校史办主任王欣向交汇点新闻介绍。1926年,李政道在上海出生,祖籍苏州。李政道的曾祖父李子义,是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的创建人之一,后来,书院扩建为东吴大学,成为苏州大学的前身。
1942年起,抗日烽火蔓延,李政道的求学之路愈加坎坷。他先后在浙江嘉兴和江西读高中,考上浙江大学后又辗转至西南联大。大学期间,李政道逐渐展露出在物理领域的天赋,受到了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的赏识。在吴大猷的推荐下,1946年9月,时年不足20岁、正在读大二的李政道只身赴美留学。十年后,他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使两人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据交汇点新闻报道,在推动祖国基础研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同时,李政道还会反复讲:“如果有机会,给苏州留一份。”1985年,他在苏州设立“李政道奖学金”,奖励高考成绩排在前三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这一奖项共颁发30届,有29所中学的202名学生有幸获此殊荣。1998年1月,为了纪念已故夫人秦惠䇹,李政道和家人用积蓄设立了“䇹政基金”,惠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用以支持优秀本科学生进行基础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如今,已有5232名学生成为“䇹政学者”。
9479威尼斯
中新网厦门11月25日电 (彭莉芳)自然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对其的合理开发与高效保护至关重要。近年来,厦门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创新9479威尼斯,以“一张图”和“一码关联”为重要手段,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公众权益,为打造更加有序、高效、生态的城市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自然资源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在以业务为主线的传统管理模式下,环节众多、部门各自独立,信息传递受阻、数据重复录入等问题严重影响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破解这一难题,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订创新举措,在厦门全面推行建设用地“一码关联”,以具有空间唯一性的“自然资源码”关联土地管理全生命周期,实现信息集成共享和业务高效协同。
实行源头赋码、业务全流程关联。在项目策划生成阶段9479威尼斯,依据不动产单元代码编制规则,为每一宗地编制“自然资源码”,作为其空间身份证,归集了土地从用地预审与选址、土地供应与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到竣工验收、不动产权籍调查、不动产登记、批后监管、综合测绘等全链条信息,实现建设项目全流程业务关联和闭环管理,不仅支撑了对任意空间地块的全息查询,还实现了地块全生命周期历史追溯应用,真正做到一码管资源。
蔡冠青表示,未来,厦门将持续探索,延伸“自然资源码”的关联链条,加强跨部门业务协同,深化公众应用场景建设,逐步从土地资源“一码关联”拓展到全自然资源要素的“一码关联”,实现以“自然资源码”集成土地、森林、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全周期管理信息;同时对公众进行信息梳理,脱密后考虑对工作公众提供公开服务,让公众可以通过扫码、查询、定位等查询方式调取和调阅信息。
这一变化得益于厦门在全国首创“5-3-1”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传导体系,即“五年近期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实施计划”的规划实施传导架构。其中,“5”年近期规划是近五年空间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目标为指导,重点落实总体规划的阶段安排。“3”年行动计划突出规划引领,落实上位规划与政府重大战略决策,明确近三年实施目标、重点任务、重点片区及重点设施实施指引。“1”年年度实施计划与三年行动计划同步编制,主要分解年度指标,确定全市和各区的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并策划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项目。
据厦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详细规划处处长翁芳玲介绍,这一体系强调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有效衔接。一方面,通过落实上位规划和政府重大战略决策,结合现状问题评估,提出实施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各类实施指引,按照时间顺序策划不同周期的规划和计划,保障项目用地空间和要素。另一方面,以5年为大循环周期、1年为小循环周期,滚动编制行动计划,将长远谋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实现各类规划、计划的共同谋划与编制。
翁芳玲介绍,自“5-3-1”实施传导体系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城市从“项目等地”转变为“空间预算”,将项目用地需求与存量用地消化、低效用地盘活、新增用地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规划实施的系统性、统筹性和计划性。自2020年起,连续四年滚动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项目生成率从原来的20%提升至近80%。在空间要素保障方面,则是有力地支持了厦门市发展改革委策划项目9479威尼斯,今年项目整体落实率高达99.34%。
翁芳玲表示,接下来,在“5-3-1”体系计划编制过程中,会聚焦城镇开发边界外片区,基于详细规划全域全覆盖的成果,整合生态和土地信息,策划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项目;依托数字中心技术平台,通过对城市人口、产业、交通、环境等多源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为体系中的项目策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进一步提升“5-3-1”体系的适应性和精准性,实现计划实施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提升体系对城市发展变化的感知和响应能力。(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