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官方版最新下载
11月25日,阳光电源举办品牌故事片首映暨PhD Talk活动,发布行业首支品牌故事片《连接绿色使命共筑持续价值》,讲述阳光电源以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架起连接之桥,布局光伏、风电、储能、电动汽车及充电、氢能等五大赛道,助力清洁能源转换应用场景更丰富、用能方式更创意、使用体验更友好,最终实现“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
为凝聚创新力量、塑造品牌认知,阳光电源自11月25日至29日举办首届全球品牌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品牌故事展、知识分享会、志愿者年会等形式联动全球分子公司及客户、伙伴,共同架起“连接之桥”。作为启幕的重磅活动,25日当天,光储充氢领域博士、行业专家、客户代表、高校及研究机构、媒体等近百位嘉宾齐聚阳光大厦,以首映礼漫谈与PhD Talk的创新形式,通过解读阳光电源品牌价值主张“连接绿色使命共筑持续价值”,展现专业力量、传递品牌温度。
能源转型浪潮下,全球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新能源企业不仅要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上保持敏锐洞察,更要在竞争中根植技术、夯实能力,做长期价值的贡献者。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过程中,实现珍视资源、保护环境、关注社区、以人为本等方面的长期价值也很重要。德国莱茵TÜV集团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总经理李卫春作为PhD Talk“共话技术价值”对话环节主持人,与百人计划研究员杨永恒博士,阳光电源光储技术平台电网技术中心仿真业务负责人胡超博士从构网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谈起,通过分享阳光电源携手客户打造全球首个海上构网型储能项目、引领电芯容量标准、光伏“自建电网”等应用案例,阐释清洁能源在连接绿色生态与美好生活方面带来的持续价值。随着光储充加快融合发展,新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充电业务本质是连接清洁电力网络和绿色交通网络,并实现能量的高效流动”,阳光电源充电事业部副总裁江添洋博士现场围绕行业首创隔离风冷技术、提升用户体验等展开交流。
将自然资源转换成稳定便捷的清洁能源,需要更多智慧。这智慧从技术积累中来,从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中来,也从贴身聆听客户需求中来。阳光电源一直专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坚持做好产品和服务,助力170多个国家与地区绿色转型。截至2024年6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电力电子转换设备装机超605GW。阳光电源在发挥清洁能源专业力量的同时,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未来将继续在研发创新,应对气候变化,赋能社区、员工与合作伙伴等方面深入思考并努力付诸实践,以长期主义为宗旨,连接绿色使命,共筑持续价值。
此次访华期间,拉索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让我更加深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作用。”拉索表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凝聚了全社会的合力。中国的改革实践与取得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并为那些捍卫国家主权与独立的国家树立了典范。
拉索在参观北京前门附近的社区时,向社区负责人和普通民众了解社区改造等方面的治理经验;在访问山东省时,他发现古中两国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我为兄弟般的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为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由衷感到高兴。”拉索告诉记者,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让他坚信,深化古中农业、工业、基础设施、生物技术、通信技术、能源等领域合作,必将推动两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并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中古两党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石。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古巴共产党一直保持密切交往。今年10月,中古两党第六届理论研讨会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办,拉索对研讨会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我们珍视这一平台,它能促进双方加强交流,分享彼此在各自国家发展进程中获得的启示,总结和吸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和古巴是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明年中古两国将迎来建交65周年。拉索表示,古巴以成为西半球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而感到自豪。60多年来,古中关系历久弥坚,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古巴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等重要倡议,并希望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双边交流与合作。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表示:“滴水湖实验室的共建,将本着‘优势互补、共建基地、协同创新、推动转化’的原则,充分发挥东华大学在材料科学、化学、纺织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上海电机学院地处临港的区位优势和校企合作优势以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优势,聚焦航空航天材料问题,共同打造一个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平台,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空航天材料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国际协同创新基地。”
近年来,上海电机学院积极构建高端装备、能源动力、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八大专业群,围绕上海大飞机制造和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布局航空航天特色领域,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此次与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滴水湖实验室”,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服务临港新片区大力发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能源动力等先进制造业,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
本次研讨会集结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等在内的18位两院院士以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航天三院、上海商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上海青浦航空产业协会等60余家高校、研究所、企业、产业协会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聚焦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发展和服务临港新片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进行了积极交流和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