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下载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友谊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党委书记、站长谢华介绍,目前,友谊关口岸正在升级建设中越智慧口岸。作为全国首个跨境智慧口岸,该口岸建成后将通过无人驾驶运输方式,实现“24小时全天候、无接触、无人化、智能化”通关不间断运行。截至目前,中越智慧口岸项目中方段信息化建设工程整体开发已完成86%,预计2024年底可实现中方段试运行。
中越客商民间边境贸易大多数没有签订合同,依靠诚信经营,一旦发生纠纷,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难以化解问题。凭祥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以商调商”化解边贸纠纷,客商的结、客商来解,实现纠纷不出国,矛盾不上交,维护客商利益kaiyun下载app下载安装手机版,促进边贸健康发展。2020年以来,凭祥市成功化解边贸纠纷165件,挽回经济损失4700多万元。
“优化法治通关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崇左市不断健全完善高效的法治通关体系,提升通关效率,改善通关环境,保障口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此外,崇左市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加强涉外法治领域交流合作,构建涉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有力筑牢南疆稳定屏障,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崇左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陆洪鸣如是说。
数据显示,至目前为止,静安区拥有区块链企业137家,其中“数通链谷”集聚了近百家区块链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合计超54亿元人民币。其中,4家优质企业入围“2024产业区块链企业50强”榜单。“静安区持续推动区块链企业在区内集聚,积极打造‘数通链谷’六大综合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kaiyun下载app下载安装手机版,培育区块链全产业生态圈。”上海市静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俊介绍,静安区将进一步做好“场景集市”全程跟进服务,推动将合作意向由“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再转化为“实景图”,打造更高质量的标杆场景,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落地,促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走出静安。
本次“区块链+交通出行”场景集市由上海市数据局、静安区政府指导,静安区数据局、区建设管理委主办。据了解,交通出行是区块链技术重要应用场景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的逐步普及,车辆的行驶数据在交通场景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活动中,来自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保险、道路桥梁检测等领域的代表分享了区块链在交通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与会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能保障智能驾驶数据安全,让新能源汽车数据更加真实透明,还可以对道路交通中所涉及的资产、养护、运营等数据信息进行上链跟踪。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EVDATA)是上海市唯一的新能源汽车数据平台。该中心介绍,目前,其已接入150万辆车、160多家车企和2400款车型,日均汇聚16亿条数据。EVDATA副主任钟鸣荟介绍,EVDATA基于“浦江数链”推出了新能源汽车数据可信存证服务“沪驾宝”,已上线交通事故数据探查服务,实现了事故数据获取从“天”级缩短至“分钟”级的重大突破,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未来,EVDATA还将以场景牵引,带动更多企业上链用链,推动形成“人-车-企-市”新型信任体系。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赵瑞罡介绍,该院集中审理北京市辖区内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涉网个人信息保护案件。2018年至2023年的5年间,该院共受理此类案件58件,而近一年受理的案件数量呈增长趋势。从侵权形态来看,涉及侵害个人信息的知情权与决定权的案件最多,主要侵权形式为未经同意收集、公开、提供个人信息,或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共计73件。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新的挑战。以“AI换脸”纠纷为例,“AI换脸”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奇的体验和情感满足,但它所利用的人工智能技术kaiyun下载app下载安装手机版,涉及人脸识别、关键点定位、特征提取等多项技术,将静态图片中的特征与原视频的面部特征、表情等通过算法融合,可能涉及肖像权及个人信息权益侵害问题。
“个人信息保护案件涉诉信息类型较为丰富,既包含基础个人信息,如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也有因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AI换脸’等新类型侵权案件,还包括多种衍生信息,亦包括大量法律未明确列举的个人信息,如电子商务平台上形成的用户订单交易详情、客服沟通记录等。”赵瑞罡表示,这反映出个人信息与企业的衍生数据相互交织,呈现复杂化的状态和趋势。部分案件中反映网络平台运营者未尽到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定义务,导致用户个人信息遭受泄露、篡改、冒用,如网络平台未经有效审查,导致侵权人盗用他人身份信息用于企业账号认证。
法院认为,案涉短视频动态呈现了廖某的面部特征等个体化特征,可以以数据形式呈现,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与已识别或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信息”的定义,属于廖某的个人信息。针对案涉换脸行为,被告需要先收集包含廖某人脸信息的出镜视频,将该视频中的廖某面部替换成自己提供的照片中的面部,该合成过程需要将新的静态图片中的特征与原视频部分面部特征、表情等通过算法进行融合。上述过程,涉及对廖某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分析等,属于对廖某个人信息的处理。被告无证据证明其经过原告廖某同意,因此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
法官表示,“AI换脸”与个人肖像密切相关,不免引起公众对肖像权与个人信息权益的担忧。上述案件明确了肖像权“可识别性”不局限于面部,但应当主要集中于自然人的个人生理特征,避免肖像权的任意扩张影响妆容、造型等领域的合法使用及创作传播。同时,案件明确了肖像与个人信息的关系与认定差异,即肖像以特定范围内的公众可识别为要件,主要保护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肖像识别带来的精神和财产利益;而个人信息认定标准不以公众识别为前提,重点在于预防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
法院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涉及对象多、领域广,多个部门职责交叉或者职权定位不够明晰,亟须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加密通信等新技术在黑灰产活动中的加速应用,加大了执法和监管成本。在面对个人信息收集、处理、使用等不同环节,行政执法部门可能难以及时采取相对应的监管措施。此外,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基于处理个人信息产生的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规则尚未完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