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注册平台入口
据中国铁建大桥局沪宁XI标项目二分部副经理王德宇介绍,沪宁合高铁江苏段跨沪陕高速连续梁全长223.48米,桥梁宽12.6米,其中主梁自西北向东南斜跨沪陕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斜交119.14度,是沪宁合高铁江苏段重难点工程。同时,该连续梁还是沪宁合高铁通泰扬特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泰扬特大桥全长172.9公里,连接南通、泰州、扬州三地,比世界第一长桥——京沪高铁丹昆特大桥还长8公里。
据了解,沪宁合高铁是沪渝蓉高铁的东段线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沿江通道主要路网客流、沿海及京沪通道部分直通上海客流的运输。该项目建成后,将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于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完)
11月25日下午,“话公益·谋发展”慈善义工志愿服务交流会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以“两岸同心情暖京城”为主题,由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和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共同举行,聚焦两岸文化融合发展,围绕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以及组织志愿活动经验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北京市慈善义工联一行正在参观台湾会馆内的展览。 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摄双方从多方面展开交流首先,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一行及台胞代表随台湾会馆的工作人员,参观台湾会馆内陈列的展览。北京台湾会馆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原址复建、扩建、保存的台湾会馆,是北京重要的台湾历史文化遗存。馆内通过纪念墙和主题展厅,采取实物与图片、多媒体相结合等形式,展示了历史上台湾人在京的活动,展现会馆历史及京台两地交流史。“台湾人原来来京参加科举都住在会馆吗?”“台湾会馆什么时候重建的?”在现场,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成员不断提问,台胞热情回答。参观后,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一行增进了对京台交流文化的理解。座谈会上,双方从志愿服务、文化交流、涉台特色活动等方面展开交流,从不同视角积极探讨了如何推动在京台胞更紧密地参与属地建设和社区志愿服务。北京大学的台籍教师陈文成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台籍教师叶建宏都提到,他们定居北京多年,上学时都曾参与过一些大学里的志愿服务社团。在京台生众多,他们一直致力于帮助台生更好地融入大陆的学习生活。陈文成提到南宫NG注册平台入口,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为了帮助台胞志愿者融入首都,专门搭建了“台胞之家志愿服务队”,并在志愿北京平台上进行注册,从设立之初就保证了志愿服务队的组织化、规范化。“参与志愿活动是新型生活方式”来自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的代表也分别介绍了各自在志愿服务领域的特色项目和成功经验。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斌介绍,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成立于2011年,连续五年被北京市政府评为最具执行力的慈善公益机构,2014年被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中唯一一家民间社会组织,目前注册义工有187万人。陈志斌表示,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成立时就想着“老百姓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坚持认为慈善是人人可为的,有心参与慈善工作的个人、团体都可以团结起来。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也能为在京台胞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关怀。来自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二级组织社区服务专委会的邓东升从社区工作角度出发,讲述了带领专委会扎根街道,以公益体育为抓手开辟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的经历;来自西城区慈善义工协会的彭洁则从志愿服务组织运营、搭建组织架构、发挥义工特长、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方面进行了分享。彭洁提到,她一直根据不同群体的时间、特点策划多元的志愿活动,并和各区残联、敬老院确立长期帮扶机制。“参与志愿活动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不少白领女性把空余时间定期参与志愿活动当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彭洁说。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苏伟表示,希望本次交流活动能为在京台胞提供加入首都志愿服务、参与公益活动的平台和机会,促进台胞更好融入北京的生活,提升台胞在京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据了解,下一步,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将与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共同围绕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和京台交流开展工作,促进台胞更好融入北京的生活,提升台胞在京创业、学习、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为首都对台工作贡献力量。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编辑 彭冲 校对 李立军
11月25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刊文《获省委书记推荐的<先生向北>策划出版过程——聊出来的文脉选题 再现一代文人情怀》提到“问了好多家书店,《先生向北》这本书都没有货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能买到?”连日来,长春出版社不断接到读者打来的电话,询问在哪里能够买到《先生向北》这本书,他们得到的明确答复是,正在加班加点加印,很快就能够买到。
他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六七年前,编辑室在出版社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将发掘、整理、宣传区域历史文化作为一个选题的发展方向。近现代历史学家金毓黻先生在长春工作过一段时间。可以说,金先生是近代以来在东北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可以称得上大师的先生,其500余万字的《静晤室日记》被称为“民国四大日记”之一。《金毓黻文集》出版后,长春出版社专门在2017年7月19日组织召开了“纪念金毓黻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先生向北》的作者鲍盛华在当时也参加了这次会议,金毓黻后来被他写入到了《先生向北》当中。
在此前后,长春出版社还策划了一套反映长春历史文化的丛书——“长春记忆”历史文化丛书。“基于这两套书和我们的选题方向,我们对涉及区域历史文化的选题就格外敏感。”孙振波告诉记者,2018年初南宫NG注册平台入口,《金毓黻文集》编委会成员在一起聊天,聊到在吉林或者东北还有没有像金毓黻这样的学者值得我们去发掘。《金毓黻文集》主编、时任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的姜维公说,鲍盛华最近写了《先生向北》,里面写了一些来吉林的文学家、教育家、科学家、思想家的事迹,正在微信公众号上连载,写得很好。
“说到这本书让我兴奋的地方,我想是它让我改变了对东北原先的刻板印象。此前,很多人会认为东北是蛮荒之地,无文化可言,更与先生沾不上边。”孙振波介绍,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东北文化的话,就会对这些刻板印象产生不同的看法。在东北,有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制造厂、新中国最早的电影厂,以及我党亲手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等。新中国的工业、文化、高等教育,很多都在这里起步,它们见证着现代东北文化的奠基、发展和壮大。孙振波说,《先生向北》里描绘的知识分子群体,让我们在追慕这些先生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他们那种积极投身于时代的伟大精神。
公开资料显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怀揣报国理想与热情,北上长春支援建设,留下一系列“向北、行北、择北、守北、兴北”的感人故事。不同行业的先生们聚拢于东北这片沃土,荟萃人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改吉林风貌,为黑土地增添了浓烈厚重的文化气氛和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先生向北》的作者鲍盛华先生没有按人物出现的时间顺序铺陈而叙,也没有为每位先生设专章来展开,而是以1961年张伯驹、潘素夫妇二人北上吉林作为全书的引子,并以二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作为线索,逐步勾连出身边一位又一位先生,徐徐展开一幅人文画卷。他们为东北这片沃土的文脉再次隆起,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